据《湖南日报》援引新加坡媒体报道乐盈配资,在农产品贸易领域,大豆作为美国对华出口的核心产品之一,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,去年还占到美国对华出口农产品的28% 。然而,政府显然低估了中国应对贸易挑战的决心和能力。
大豆(资料图)
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,中国大豆商迅速调整采购策略。中国进口商在本周前半段从巴西采购了至少40艘货船的大豆,这些大豆大都将在5月至7月出货,总量至少达240万吨,相当于中国月均输入量的三分之一。此次采购潮不仅规模庞大,而且速度极快。通常情况下,中国从2月左右开始采购巴西大豆,但此次购买潮的异常表现,充分显示出中国在贸易应对上的灵活性与果断性。中国企业巧妙抓住巴西大豆价格近期回落的时机迅速下单,既满足了国内对大豆的强劲需求,又在贸易博弈中掌握了主动权。
这240万吨大豆的“易主”,给美国大豆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。美国最大对华出口大豆国的地位被巴西取代,其市场份额也从原本的高位暴跌至18%。美国大豆协会直言,如果中美关税战持续乐盈配资,众多美国农民将面临破产危机。这绝非危言耸听,美国农业机构预测,今年美国家庭农场的破产数可能同比激增76%。美国农民,作为特朗普的重要支持群体,他们的生计受到严重威胁。尽管美国政府考虑重启280亿美元农业补贴,但补贴分配不公、通胀高企等问题,使得农民们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。这种情况不仅影响特朗普的支持率,还可能导致民主党支持率上升,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的矛盾。在这种政治环境下,特朗普想要完善其对华政策变得愈发困难,而中国则将对手的失误转化为自身的战略机遇。
大豆(资料图)
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在贸易战中做出错误判断,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供应链重构复杂性的低估。其核心幕僚纳瓦罗曾断言,中国对美国市场依赖性强,只能接受“极限施压”。但现实却给了这种错误论断一记响亮的耳光。中国通过“两条腿走路”的策略成功破解困局:在对外方面,积极建立金砖国家农业合作机制,在巴西利亚召开的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上,明确表示将深化与新兴经济体的农产品贸易;对内则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,在东北地区推行大豆玉米轮作,在黄淮海地区试验带状复合种植。通过这些举措,中国在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5%的情况下,依然保持了战略主动权。
除了大豆市场,美国在其他领域的对华出口也遭受重创。在能源领域,2025年3月,中国对美液化天然气进口“清零”乐盈配资,这是自2022年6月以来的首次。曾经作为中国LNG市场“五大供应国”之一的美国,出口量锐减,而中国则加大从印尼、澳大利亚和文莱等国的采购力度,还与阿联酋签署了15年、每年1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大单。在汽车领域,特朗普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,结果却为德国、日本和韩国等国的汽车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如今,美国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已被其他国家迅速填补。阿联酋、巴西、澳大利亚、印尼、阿根廷等国与中国构建起长期、稳定、非政治化的贸易关系网络,而美国在这个网络之外逐渐被边缘化。业内人士指出,留给美国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,如果中美迟迟无法达成协议,等到市场被完全瓜分,美国企业想要重回中国市场将难上加难。就像澳大利亚,其牛肉在2019年因莫里森政府的遏华政策几乎“百分百退出中国市场”,2024年恢复对华水产品出口后,出口量连之前高峰期的五分之一都不到。
关税战没有真正的赢家,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,鲜有国家能脱离全面贸易体系而过上好日子。特朗普作为商人出身,本应深谙经济之道,却忽视了“全球经济协同一体”的基本规律。这一现象也反映出美国经济结构存在的深层次问题,美国似乎正在失去统合世界资源的能力。
在这场贸易博弈中,中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和14亿人民的团结一心,从容应对美国的贸易挑衅。中国积极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,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,确保国内供应稳定的同时,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战略耐心和执行力。反观美国,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不仅伤害了美国的出口企业和农民,还损害了美国产业链的全球信用。未来,如果美国继续秉持“零和博弈”的冷战思维对待中美贸易关系,不仅难以恢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,还可能将全球贸易领导权拱手让人。而中国有足够的能力让美国在贸易战中自食恶果,让这场贸易战最终沦为世人的笑柄。
常胜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